第五十章:心静如水

小说: 愁锁清梦 作者: 心若静宁 字数:7852

  谢过他那袋子萤火虫,等到回了坤宁宫,已是半夜。清秋与芳伶在门口守夜,刻意放轻脚步以免吵醒她们。

  将那麻袋解开,那些闪着幽黄光点在指尖飞舞,取出脂粉奁,让这些这些小精灵藏在里面,说不定到时还能派上用处。

  “姑娘。”身后那个声音飘渺无力,我回头一看,差点吓了一跳,这女子居然与我梦中的静妃一摸一样,一袭白衣,宛若天仙降尘。

  “静妃。”我镇定一下心神,突然记起了,在我进宫之前就见过她一次,她还给了我一张纸条,说是会来找我的,但很久没见过她,还以为她不会再出现了。

  “怎么这样久才来找我?”我转过身直视着她,她看见脂粉奁里的萤火虫时怔了一怔,“你也喜欢这个?”

  “是啊,无聊时在御花园里找的,好不容易抓呢!”当然不能告诉她,这是我跟博果尔一起捉的,若不然会让她误会。

  “福临最喜欢荧光灯了”她的目光空洞,望着紧闭的门扇。喃喃道:“我好想见他”

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,而是想你想到发疯,却不能见你,不能说爱你。见她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,我突然想让她跟福临见一面,一还她心愿,想到这里,端起一本刚煮好的杏仁茶走出宫外,她自然知道我的想法,紧跟在后面。

  她现在只是一缕孤魂,飘荡在三界之外,无依无靠,除我之外,无人能看见她的真身,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去到位育宫,贴身太监吴良辅站在位育宫门外,一见到我就像见了救星似的,说起福临的事:“皇后娘娘你可来了,快劝劝皇上吧。”

  “怎么了?”

  “皇上已经把自己关在位育宫中五天了,除了早朝出去,之后便是闭门理政,任何人都不见,这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”闭门理政?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这也太勤快了。不过,他好像没怎么学过汉文,这圣旨能看懂吗?推门而入,那个龙章凤姿的男子端坐在案上,手里捧着明黄奏折,眉头轻蹙,似乎遇到什么难题。

  我走上前将杏仁茶放在桌上,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狐疑,继而勾起冷笑:“皇后深夜不安置,来位育宫有何贵干?”前些日子我查过记录,这段时间他只临幸了雪贵嫔和额伦珠格格两次,其余时间都在位育宫中处理政务,真担心再这样下去,身子迟早熬坏。

  我将杯子往他面前放了放“皇上,这政务再忙也该歇歇才好,皇上还那么年轻,得把身子骨养好才是,只当不浪费臣妾心思,趁热喝了吧”他依旧不理,那张红木桌凳上,大盒小盒堆积如山,丝绸盒子上因不曾被人动过而沾了一层薄薄的灰尘,这些天,怕是连孝庄也着急了吧,她这儿子不吃饭,要是有个万一怎么都不是办法。

  “这与你何干?”他一把甩开我的手,那个盛满茶水的白瓷杯应声碎为飝粉。

  听到他这句话,压抑已久的火苗在心头肆无忌惮地跳串蔓延,全身像是被火烧着。热气盈盈,压在胸口,很是难受,将这些怒火在他身上释放“福临,你可是皇帝,任性妄为不是你能做的事,要是真有个什么好歹,你准备怎么样?大清现在根基未稳,这个皇位既然已经是你的,你要励精图治也好,只是别妄费了皇额娘一片苦心,她送那么多东西来,还不是让你养好身子?有什么不高兴的可以向后宫妃嫔发泄,你也别这样,你这样让不让她伤心了?”我说完这句话,转身摔门而去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农历七月初七,是七夕节。这天宫中到处张灯结彩,各宫殿外挂满灯笼红绸,一片热闹景象,宫中无不喜气洋洋。

  众妃一早到席,我与雪贵嫔、秀贵嫔、絮贵人同坐一席;下面那席坐着庶妃,再下面那桌坐的是格格,那桌最多人,顺治一共纳了十七个格格,不过除了额伦珠格格和赛宝格格偶得几分垂帘之外,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。

  后宫的女人,都是一只棋子,她们的命运被把弄她们的人紧紧握在手中,真是女子的悲哀。几个人围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,因为隔得太远听不清她们在说什么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。

  奴才早就上好了水果、瓜子,摆上了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,大显女儿们的巧艺。有用剪纸红花带围着的谷秧、豆芽盘,盘中点着油灯,灯光透出彩画薄纸灯罩,艳彩夺目;有精心布置的插花,幽香四溢的白兰、茉莉、素馨及其他鲜花插在铜瓷花瓶里;有茶匙般大的荷、玫瑰、夜合、山茶插在小盆中,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,真假难辩;还有把苹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叠成各种鸟兽等形状的果盘;寸许长的绣花衣裙鞋袜及花木屐;用金银彩线织绣的小罗帐、被单、帘幔、桌裙;指甲大小的扇子、手帕;用小木板敷土种豆粟苗配细木砌的亭台楼阁无不精巧细致。玫瑰糕细巧晶莹,看得见玫瑰花瓣。入口有水沁了出来,玫瑰花香满溢在口中,极品中极品,真不愧是御厨,这么小件点心做得这么好。

  “这七夕是老百姓的节日,想不到在宫里也能过着,只不过感觉真不一样”絮贵人小声絮叨着。

  我正想说些什么,忽听太监那富有特色的公鸭嗓喊了起来“金福格格到!”

  随着喊叫声步入一个女子,清丽灵秀,脸上是在宫中难得一见的天真纯澈,身量初初长成,笑颜如花,有两个浅浅的酒窝,约莫十一二岁年纪。

  她一见到太后,就显得特别兴奋,直走上前,福了福身,“静宁给太后娘娘、皇上请安,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,太后娘娘玉体安康”孝庄佯怒道:“你这丫头,终于来了么?今天练鞭子练得上瘾了?”

  她倒是煞有介事地辩解:“太后娘娘,练武可以强身健体,没什么不好啊,只是晚了点而已嘛”她又说了许多讨好的话,惹得孝庄合不拢嘴,留她在跟前说了好一会儿话,才准她回席。她坐在我旁边。

  “早听说科尔沁敏贤郡主天生丽质,美得出神入化,足以倾国,今日一见,果不其然。”也不知她是说笑还是认真,此等赞美之词早在科尔沁时听腻了。于是我便笑:“以讹传讹罢了,格格何必当真?”将手中的花雕酒一饮而尽。

  “皇嫂。既是自家人,何必拘礼?叫我静宁就好”她一笑而过。台上正有十几个身着白衣的舞姬跳舞。有些像在科尔沁跳舞的时候。

  蹁跹袅娜,纤腰楚楚,白绫纷飞,素面不染。蛾眉颦笑,唇角轻弯,一舞终了。

  这时候我才发现,坐在身旁的静宁早已趴在桌上,我推醒她,问她怎么睡着了,“你不觉得,这很无聊?”

  所有人都看得痴了,沉醉在优美的舞蹈中,眼睛顺着那长长的丝带移动,等到一舞终了,尤觉得意兴阑珊,而她却说没意思。

  我问“那你认为什么才是有意思?”

  “皇嫂,我经常在外面闲逛,新鲜事儿倒是见了不少,这七夕,在宫里还不如老百姓过得欢,你在这儿等着,我去跟皇帝哥哥弄块令牌来”说着,一脸欢喜地去了,这金福格格还真不同其他公主、格格,皇室中的公主哪个不是琴棋书画、生性恬静、贤良淑德?唯独她活泼灵动、不受拘束。

  也不知她用了什么法子,竟然真的拿到了出宫的令牌,大概是孝庄太宠她了,许她在皇宫自由出入。

  我回坤宁宫换了件素色衣服,打扮得像宫女一般,乘着轿子从侧门出宫。因为有令牌,一路畅通无阻。

  到下车时,一眼便看见繁华街道,车水马龙。两边是客栈,各色商铺林立,一个小摊面前挤满了人,是买一些七夕的小玩意儿。

  我没见过这些东西,还真有些好奇,这个拿拿,那个馍馍,而静宁则在旁边像个导购员一样耐心解说每一件物事。“这是用米粒、芝麻、灯草芯、彩纸制成的的塔楼、桌椅、瓶炉、花果、文房四宝”

  “这是供品,也是米粒、芝麻、彩纸做的”

  “这是小孩子玩的小灯笼”

  “各位姑娘、少爷。小店今天趁着七夕,举办猜灯谜的活动。猜中的客官,可获得翠玉一双。”小铺老板大声嚷道,这不过是趁着节日薄利多销的办法,不过倒是吸引了不少人,我坳不过静宁,只好随她看一看。

  一盏灯笼上用小字条写着“明月吹度玉门关”打一诗。犹未多想,我脱口而出:“是李白的关山月”接着吟道: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”

  还有一个灯笼写着‘今日秋尽。’打一中药名。

  这个我真不会,今日秋尽?什么中药啊?静宁倒是笑笑:“明日冬”真想不到,她居然还懂中药,也许是走得多了,见识也多吧。结果,那对翠玉就属于我和静宁一人一对了。

  “皇嫂,我说的不错吧?这民间的七夕可比宫里热闹多了!”她说这话时,嘴里正咬着一颗冰糖葫芦,我们一人一串,享受小孩子吃的东西,特有风味。

  “嗯,真不错”嘴边沾着一层糖。全然没有皇后的仪态,但心却是比在宫中轻松,起码不比揣测那些妃嫔们的心思,不必担心有人害你,只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就行了。

  “我告诉你啊,其实还有一个“七娘会”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“拜七姐”,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、麦粒、绿豆等浸在瓷碗里,让它们发芽。临近七夕就更加忙碌,要凑起一些钱,请家里人帮忙,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。到七夕之夜,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,系上刺绣台围(桌裙),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,大显女儿们的巧艺。有用剪纸红花带围着的谷秧、豆芽盘,盘中点着油灯,灯光透出彩画薄纸灯罩,艳彩夺目;有精心布置的插花,幽香四溢的白兰、茉莉、素馨及其他鲜花插在铜瓷花瓶里;有茶匙般大的荷、玫瑰、夜合、山茶插在小盆中,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,真假难辩;还有把苹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叠成各种鸟兽等形状的果盘;寸许长的绣花衣裙鞋袜及花木屐;用金银彩线织绣的小罗帐、被单、帘幔、桌裙;指甲大小的扇子、手帕;用小木板敷土种豆粟苗配细木砌的亭台楼阁,总之是越细致越显得巧。又用米粒、芝麻、灯草芯、彩纸制成各种形式的塔楼、桌椅、瓶炉、花果、文房四宝及各种花纹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;还挂一盏盏的玻璃或彩纸的花灯、宫灯及柚皮、蛋壳灯(上雕山水花鸟图案),动物形灯。最惹人爱的,是女儿们用彩绸扎制的精美的雏偶,即布娃娃。雏偶有牛郎、织女及一对小儿女的形象,一般放于上层,下边是吹萧弹琴舞蹈的小儿形象,庆贺双星相会之意。还有“西厢”、“红楼”、“杨门女将”等成套的戏剧人物形象(也与瓷塑雏偶,是家长买给小儿女作节日礼物的)。另外,当然也少不了陈列化妆用品,如小胭脂盒、镜、彩梳、绒花、脂粉等,既供织女使用,也供女儿们自用。还有蜡制瓜果、小动物等。此外就是甜咸点心、茶、酒、瓜子、花生等食物,必不可少的是烛台、香炉、插上香烛,拜祭时,一定要用上好的檀香点燃。”

  不知不觉行至一棵树下,那棵树枝繁叶盛,上面挂满红丝带,每到农历七月初七,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,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,抬头仰望星空,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,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,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,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,与情郎执子之手、与子偕老的愿望,这也是七夕的习俗。

  上面每条红丝带都代表一个愿望,我看着那些纸条,忍不住读出声来——希望早日觅得如意郎君,此生同舟共济,百年好合。

  ——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。

  ——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。

  ——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一片相思意

  ——妾拟将身嫁与,纵被无情弃,不能羞。

  大多是祈求美好的爱情降临,觅得如意郎君倒像女人像软泥,必须依靠着男人才能站起来似的,最不喜欢这样的小女儿心的女子,柔不禁风,受不起伤害,一伤就要碎了似的,不堪一击,一点性格都没有。

  “皇嫂,你的愿望是什么,也许一个吧,很灵的”

  我想了想,拿笔在纸条上写上:愿大清国泰民安、国祚绵长,太后福寿安康、大清天子长乐无极、平平安安。

  “皇嫂,你怎么不想想自己,皇帝哥哥和太后都想好了。你自己呢?”静宁不解地看着我,似要把我看透。

  突然听到一个婉转如莺的女声唱着什么,仔细一听,竟是李清照的《念奴娇·萧条庭院》

  :萧条庭院,又斜风细雨,重门须闭。

  宠柳娇花寒食近,种种恼人天气。

  险韵诗成,扶头酒醒,别是闲滋味。

  征鸿过尽,万千心事难寄。

  楼上几日春寒,帘垂四面,玉栏干慵倚。

  被冷香消新梦觉,不许愁人不起。

  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,多少游春意!

  日高烟敛,更看今日晴未。

  随着歌声越走越近,果然看见一女子在此间唱歌,借着月光看清女子容颜,秀眉如柳弯,眼眸如湖水,鼻子小巧,高高的挺着,樱唇不点即红。肌肤似雪般白嫩,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清丽脱俗的气势。头上三尺青丝黑得发亮,斜暂一支木钗,木钗精致而不华贵,与这身素装显得相得益彰。

  “姑娘,刚才是你在这儿唱歌吗?”静宁首先问了句,那女子垂下眼睑默默不语。“姐姐,姐姐。。。。。”粉衫小女孩迎面小跑到素衣女子身侧,可能因为小跑而有些喘气,身量还没长成,倒也不对我们陌生,目光直视着我与静宁,眼睛闪着水晶一般的光。

  “你们好,我叫晚晴,这位是我的姐姐,云珠。”她笑着嘴角像弯弯的月牙,毫无一丝戒备,就像认识了两个新朋友。

  静宁转脸过来很是怪异的看了我一眼,似乎也是不明白眼前这个看着不过十来岁的少女表露出来的天真。她虽是活泼好动了些,但也是在皇室之下生活的公主,在宫中见惯这些事儿。

  “晚晴姑娘,很晚了,我与妹妹要先回去了”我想了一会儿,应道,称静宁为‘妹妹’我们这么就不回去,孝庄要着急了。

  “姐姐,先别急着走嘛,今儿个是七夕佳节,我知道前面的人都在放孔明灯,姐姐要不要随我们一起去?”晚晴征求我的意见,静宁没意见,我虽想着怎样早回去,被她这么一说也打消了念头,反正七夕一年才一次,还是中国情人节,今天就放胆玩个够,孝庄也不会怎么样吧。

  七夕节的庙会最为热闹,人山人海,我们四个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里。那上面是一座三拱桥,有一栋木式古楼,上有匾额,写着是【烟花醉】三字,这里想必是青楼一类地方,以前的男人大多数爱在这种烟花之地喝花酒。月华如水,轻轻散在湖上,如星辰坠地。

  我和静宁两个各要了一盏孔明灯,是那种用竹篦编成,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,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。

  “皇嫂,你写什么?”静宁侧过头来看着我的孔明灯,还是那句‘愿大清天子福寿安康’我实在想不出我需要什么,现在最担心的只是福临,历史上的顺治帝只活到二十四岁,现在一天一天这么过,我就越是心急,还有九年,但我还是害怕历史重演,每天都在祈祷。

  静宁的孔明灯只写了一句诗,是才女鱼玄机那首著名的《赠邻女》“易得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”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,静宁今年才十一岁,那句诗把她的思嫁之心昭然若见,实在想不到,古代的启蒙教育真的成功,女孩子这么早熟,超乎我的预料。我笑她:“你还小,写这样的诗不觉得害臊?”

  “太后娘娘早跟我提过,在我十二岁那年便替我选个好人家,现在他们都私下操办着”

  把那两只孔明灯放飞空中,细小的蜡烛在灯内晃着模糊的光影越飞越高,清晰地映着布上写的那些字

  ——愿大清天子福寿安康;还有静宁写的‘易得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’我睨着站在我旁边的云珠,她正将手中的灯抛向空中,轻吟着什么,我看向她放的灯,字迹在黑暗黑暗中淹没,是白居易那首《阴雨》

  岚雾今朝重,江山此地深。

  滩声秋更急,峡气晓多阴。

  望阙云遮眼,思乡雨滴心。

  将何慰幽独?赖此北窗琴。

  我不禁有些吃惊,她怎么会写这样的诗?可是一首思乡的诗啊,暗含诗人的愁意难以疏解。一个有亲人在身边的人都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愿?她竟有与家人团圆的心愿吗?

  最后告别那两个女孩,晚晴临走的时候还问我叫什么名字,想着不能用真名,便随口答了一个:“青岚”

  等我们回到原来的地点,那个车夫和随行出宫太监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。这次带了个面生一点的宫女,叫凝月,也不好让人认出来。一路坐着马车从皇宫侧门进入。

  真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偷偷出宫游玩那种感觉,虽然拿着令牌,但还是有点紧张,毕竟是皇后和格格,这么出宫会不会太唐突了,像在历险,很刺激。外面,那么多好东西,今天看了才知道。这次收获也不少,终于见识到了古代的孔明灯是什么样子,比现代的大一些,帆布里点着一支蜡烛。还买了不少小玩意儿

  回到坤宁宫,硬是留了静宁下来聊天“给格格沏茶!”我招呼着,清秋拿来了小点心,其中有一件‘翡翠白玉’是芳伶的拿手好菜,通体碧玉色,上有用白色食料细雕而成的月季,入口爽滑冰凉,十分润喉。是用上好的单叶薄荷。上次家宴时也摆出来过,还有个别称叫什么‘翡翠芙蓉’雅名倒是不少。

  我把那个盘子放到静宁前面,笑道:“这是我宫中奴婢自己学着做的,你尝一尝。”她倒也不客气,夹了一块放进嘴里,“皇嫂这宫中侍女真是心灵手巧,皇帝哥哥可真难会挑人啊!净选了最好的宫女往中宫来,平日也难吃到这么好的东西,皇帝哥哥对皇嫂宠爱有加”她说着,小口小口地滠着‘翡翠芙蓉’仿佛这是天下难得的美味。自从我入了宫,住进坤宁宫,这儿还有个小偏房,里面有五个宫女,专门负责我的饮食,那儿可以说是我的小厨房。他大概是怕我吃不惯宫里的食物,有时候也做中餐,芳伶原先也是小厨房的人,就因为这一道薄荷糕,我就指了她专门料理饭后小食。

  “静宁第一次来坤宁宫,自然要好饭好菜招待着,不然皇上该怪罪臣妾怠慢了呢。”我啜了一口茶。笑道:“静宁要是喜欢可以常来,反正我在这宫里也闷得慌,巴不得有个说话的人。”在宫里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,况且静宁只是个孩子。

  “皇嫂就是大方,怪不得是在科尔沁那地方出来的人,既然皇嫂同意了,静宁恭敬不如从命。皇嫂大我两岁,日后把你当姐姐看就是。”

  接下来是闲聊,我一边喝着茶水,听着静宁将她在民间的所见趣事一一道来,真是在外面看多了,见多识广。跟我也不见外,只只见了两回便叫上了姐姐。等送了静宁回客房不久,顺治就来了。对于他的出现我并不意外,搬张凳子让他坐下。换了杯雨前龙井。

  “皇后可真是了解我,只是一次宴会上略略提过雨前龙井清醇,皇后还记得?”他嘴边漾起若有若无的笑,眼角有纹角清晰凸显。满脸倦容,显然是处理了一天政事还没休息。

  每年的七夕按例都要大肆庆祝一番,虽然刚亲政不久国库空虚,但这程序是不能少的,虽说是简单操办,但一套功夫下来也是累人的。

  “夜深风凉,皇上若没什么事还是早些休息吧,明日还要上早朝”我低头把弄着手中的杯子,他就坐在我旁边,也不说话。连个话题都没有了么?我在心里猜算着他今天来的目的,一个月前我就很明白地告诉他,我要废后诏书。他现在不是应该在琢磨废后的事吗?还来这里,要跟我摊牌?“皇上是不是在为废后一事为难?太后那儿自有臣妾去说,皇上不必担心”要废了我这个皇后可不容易,科尔沁是大清之后的屏障,他要废后势必要得罪蒙古贵族,弄不好还会动摇国本,但是如果这件事是我亲自提出的,蒙古的怨气也是撒在我一人身上,怎么都烧不到他那儿,既不会动摇根基,又能让他走出阴影;蒙古的势力太大,是一大隐患,日后必定一步步削弱,如果废了我这个蒙古皇后,也足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了。可谓一举三得。

  “你就这么想废后?皇额娘为了你费了不少心思。”他淡淡的语气听不出喜怒。

  “只要皇上明白臣妾的心就好,太后也会明白的”

  我想不到是我自己走上这条路,想不到作为唯一的筹码居然被我用来自请废后,但也真的为了福临。

  他自小在多尔衮的掌控之下变得成熟稳重,多尔衮给他的历练也让他学会韬光养晦,深敛锋芒;如今才是亲政之初,跟脚才刚站稳,我不能让他再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下,不能让蒙古的势力成为威胁皇权的存在,成为他的绊脚石,孝庄只要为儿子想想,她也会明白的,除非她真的将娘家的地位看得这么重。外戚是每代皇帝都有的顾虑。福临,年轻有为,他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,千古明君。

  “想不到,你真的去了皇额娘那儿跟她说,皇额娘刚找我去谈话,她说,我有个好皇后。”

  “那你打算怎样做?”将刚刚那句话过滤,我直奔主题。

  “做妃子,总该有个徽号。”他取出一张宣纸,下笔时停了一下,终于写下个‘惠’字。“你看怎么样?贤惠淑德,若不然,就是娴妃吧”

  “皇上瞧瞧臣妾的奏疏,以嫉妒为名的废后,能用这个字眼吗?”我好笑地看他。原来我所做的一切,孝庄都明白。

  “那你喜欢什么字?”

  坐到他身边,提笔蘸上刚磨好的石墨,书上一字:静。

  平静安宁,心静如水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