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面试

小说: 降薪 作者: 山有一虎 字数:2563

  “……每月4千左右,工作性质简单、做起来不累,工资按月发放,老板是本地人,大可放心!”

  “明早8点来上班。哦!对了,把身份证交给办公室的尹小姐,厂里人事部需要一张你的身份证复印件。肖林这才记起忘拿身份证了。”

  一个小眼睛、国字脸、说话严重本地口音的人,对着他前面的人说着。

  厂内的机器声不算太大,但嗡嗡声不绝于耳,如果走近一些,两个人面对面说话也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  这个说话的人,是厂里的经理,叫张小军,三十岁左右,本地人,是这个厂的元老。

  听说开初建厂,除了老板,就是他们三个人了:一个经理,一个领班,一个员工。现在工厂发展到十几个人了。

  因为疫情,还在招人。

  站在张小军前面的人,是来工厂面试的。

  他叫肖林,个头不高,脸有些宽,眼睛带点眯。从去年年底到现在,有三四个月了,他一直闲赋在家。

  都怪这该死的疫情,来势太凶猛,传染性又极强,整座小城的居民,都响应国家的号召,宅家不出门。

  连各个小区的门口都有社区工作人员专门把守,出入必须测体温,做登记,所以想出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

  此刻,乡下早已封村。

  这是肖林第三次来这个厂面试。

  记得第一次,他在工业园的一条水泥路上,看到电线杆上贴着一则招聘启事,如获至宝,睁大个眼从上往下仔仔细细地看,生怕漏掉一个字。

  当他看到:本厂需要操作工数名,男性,年龄18-45岁之间,待遇面议,他高兴地坏了。

  很快,他用手机把纸上的电话号码记下来。他梦想着这种宅家的日子即将结束。

  也该结束了。

  自打进入二月,疫情日日好转。到了三月,这个小城的春天来了,防疫等级从中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。

  宅了几个月的人们,终于可以出门了;颗粒无收的农民工,终于可以挣钱养家了。

  进入中年的肖林,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农民工,他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。一屋子人缠着他吃穿。

  他感觉憋屈得太久了,仿佛夺去了他的命似的。

  现在,他要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了。

  他立马走到人行道上的一棵树下,有树的遮掩,不会引起人的注意。他准备打纸上的电话。

  他需要安静!更需要庄然!

  他思索了一下,觉得打电话有些唐突,还是加微信,在微信上说,比较妥当。

  他把一串数字打进微信添加好友的对话框里,再点击查找,出来一个网名叫张的人,他写上备注:您好!我叫肖林,工厂还招人吗?然后发送过去。

  不一会,那个叫张的网名,通过并回复了他:还招人,现在过来,老板还在,工资待遇当面谈。

  肖林看了看时间快12点了,到吃饭的时间了。

  心里暗忖:下午再去吧,于是他回复了一条信息:吃了饭下午过来。对方回复:好,14点30分来吧!

  肖林本是农村的,三年前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,离这里不远。和工厂在同一个社区,叫做园子菜社区。从这里到他家,骑上摩托车,只3分钟就到了。

  肖林不喜欢在外面吃东西,原因是自己的胃不太好,他吃不惯饭店里低价买来的油,总感到恶心,认为油不干净。

  而在家吃饭,卫生多了,吃起来让人放心。时间早的话,还可以体息一会儿,养养精神。

  很快就到了下午,差一刻14点。肖林从床上爬起来,洗了一把脸,急匆匆地奔工厂去了。

  到了目的地,和保安打过招呼,过关卡,放好车。

  走完一条水泥路,看见一栋两层楼房,再上二楼,走进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。

  室内有几张隔开的办公桌,但是座位上没有人。从这个办公室一侧的里面的房间里走出来一个人,跟肖林打了一声招呼,

  “是来面试的吗?”

  一个大约三十的女人,皮肤白净,套一身黑色裙子,讲一口本地话,向他走来。

  “……找张经理,是他约我来面试的。”肖林说。

  “他刚休息,在睡觉,你打他电话。”女人用本地话回复。

  肖林猜想她应该是老板的秘书,因此不敢怠慢,只一干“好,好”地答应着。

  此时,肖林纳闷起来,这个张经理,明明约好下午见面,自己反倒睡觉休息去了,这是什么待客之道?

  正想着,那女人说完话,退了出去。

  肖林望了一下她消失的背影,有些茫然。

  他开始在手机上按出一串电话号码,手机里传来一首好听的铃声,可是一直唱到完,也没有人接听。

  肖林又拨打了一次,还是一样。

  他突然坐立不安起来。他不想打扰别人的休息。这样不好。肖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。其实,他根本没有坐,他的大腿刚弯下去,屁股还没压在椅面上呢。

  “回去算了,明天再来!”他下定了决心。

  第二天,肖林起得很早,8点钟到达了工厂。

  这次他没有去办公室找张经理,而是直接去了车间,他想看一看,这个厂到底做什么产品?

  他开始只是从招聘的那页彩色图纸上了解到一些皮毛——这是一个做无纺布的工厂。无纺布是什么,从来不接触过,应该是一种布吧!但具体用来做什么,就说不上了。

  肖林在路上想着,不觉走到了车间门口。他看见一个上了年龄的男人,正抱着一袋白色的原料,往一个圆形的铁桶里倒料。

  走近一看,桶里全是白色的小颗粒,中间立着一根吸料棒。不时有小颗粒,从低处往高处攀爬,发出沙沙的声音,像在塑料吸管里唱着歌儿呢。

  再往里走,有三两个人站在一个庞大的机器下面,都戴着口罩。肖林走过去,或使眼,或点头,算是打招呼。那几个人一直在聊着什么。

  肖林这才看清,一捆白布在铁轨一样机器上转,约有两米长。随着时间的增加,这捆布越滚越厚、越滚越大。

  到了自动换卷的时刻,一把小刀会快速地把布切断,两个人就走过去,把布抬下来,放在一张半米高的工作台上,把中间的铅棒拉出来,在上面套一个大小合适的纸筒,然后往铝棒里灌气,再粘上胶纸,放回机器上,固定起来。

  然后帮着另一人在工作台上把布打好包,再扛到指定地点码好。

  这时一个人主动走了过来,瘦高个儿,他把口罩拉到了下巴,问了肖林一些情况,也是一口套话:

  “工资每月4千左右,工作轻松,不累……”肖林猜想这个下巴上缠着口罩、说话慢条斯理的年轻人,肯定不是一个普通员工,可能是一个管事的,至少是一个领班。

  事实上,肖林猜对了。

  他是厂里的一个领班,叫刘兵,也是元老级的人物。

  说完了话,肖林就到后面放货的地方看了看。

  这一堆一堆码好的布匹,就像一座金山银山一样,晃得肖林的心亮堂极了。一个崭新的世界进入了他的大脑,突然他对这些陌生的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

  今后,他就要和这些布匹打交道了,他想着,手不由自主地在布上摸了又摸,还用手背擦了又擦,反复试探着布的柔软,仿佛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
  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,肖林感觉应该去会会张经理了。但那个叫刘兵的领班走了过来,告诉他张经理今天不在厂里,有事回家了。又只能等到明天了。

  第三天,肖林终于如愿以偿地办理了入职手续,成为该厂的一名员工。

封面页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