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(二)

小说: 更小姐的棺材铺 作者: 安游园 字数:1271

  此时已是过了暮冬,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喧嚣的城市尚是如此,更何况素来环境清幽的白水镇了。

  院子里的彼岸花已经长得挺高了,摇曳在清风中,是说不出的好看。

  “周作人先生说得好,‘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三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喝茶之后,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,无论为名为利,都无不可,但偶然的片刻悠游断不可少’,”虞乔细细品尝着手中的这盏茶,忍不住赞叹道,“我是许久都未曾这般放松了,平时都为生活琐屑所困,如今与更小姐在此叙旧,倒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。”

  “中国雅士素来看重一个‘清’字,而饮茶中的‘清’更是至关重要,”白潞更点了点杯盖,说道,“水本乃天下至清之物,茶又为水中至清之味,得一‘清’字,方能从品茗中体味到清雅的情趣,方可谓之‘口舌之味通于道’。”

  “更小姐这番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家父,”她仿佛透过白潞更看见了父亲的影子,“家父在饮茶上也颇有讲究,他总同我说,若一杯清茗在手却忙不迭地一吸而尽,灌将下肚,自然无半点雅致情趣,借妙玉的话来说就是——”

  “这种不暇辨味的饮茶不是解渴的蠢物就是俗不可耐的驴饮,”白潞更接过话茬,然后两人都笑了起来,“所以我同虞老先生很合得来,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。”

  “可惜,家父风采我尚不及一分,”其话语间透露出一丝苦涩,“小时候他也教了我许多,有的我听进去了,有的我便当成了耳旁风,现在想想,只怪当时年纪小,尚不懂他的良苦用心。”

  那个时候还不是如今这个进步的时代,更别说白水镇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,说落后外面十年都不过分,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观念了。那个时候的女孩子们几乎都是不上学的,长到十六七八便会由父母做主许了人家,有的家境条件好的,说不定会让她读个小学、初中,读到高中的都极少,更别说大学了。可虞乔不一样,她三岁的时候便由虞老先生亲自启蒙,由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开始,国学经典都学了个遍,后来到了该入学的年纪,虞乔更是什么都没落下,从小学读到了大学,从白水镇读到了京海最好的大学,然后留在了城里。

  “出了白水镇我才知道,父亲对我是寄予了多大的厚望,而我终究是才疏学浅,没能将他的学识传承下来。”

  “个人有个人的造化,夫人已经做的很好了。”

  虞乔这次回来是整理虞老先生的遗物,年前虞宅便已经卖给别人了,旁的她都不在乎,任凭对方处理,留着还是丢掉都随便,唯独她父亲的东西不能丢,于她而言,那既是回忆,更是珍宝。

  “说的也是,造化这种东西,是不能强求的。”

  “不知夫人打算何日启程?”

  “过两天吧,我还想再好好看看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”说着,虞乔又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了两张门票一样的东西,“过几天京海有一次摄影展,我偶然得了两张票,但我先生与儿子又对这个不感兴趣,不知更小姐愿不愿意赏脸一同前去?”

  “夫人客气了,”白潞更看了看她手中的门票,“陆寒琛很有名吗?这上面说会展出部分他的作品。”

  “他的作品特别有灵气,特别是那张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,一种震撼人心的美。”

  “听夫人这么一说,我倒是想去瞧瞧了,”她爽快地答应了,“我对这些不甚了解,到时还麻烦夫人为我讲解了。”

  “我的荣幸。”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